.bmp)
「捧真身菩薩」,在迎送佛舍利時,此尊捧真身菩薩捧著佛之金骨真身一併請入地宮,永為供養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2002年,陝西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到台巡禮,迎請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到台灣,400多萬人次進入壇場禮拜,經過多年籌畫,法門寺地宮珍寶即將在台展出。

「鎏金銀龜盒」盒龜狀,龜昂首,曲尾,四足內縮,以甲背作蓋,內焊橢圓形子口架,尾與龜腹銲接,各部位紋飾與龜體相近,形象逼真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法門寺供奉佛指舍利,唐朝皇帝每30年開啟地宮,將佛指舍利迎請至宮中敬拜,唐僖宗咸通14年(西元874年)最後一次送還佛指舍利時封閉,這些珍貴文物與佛指舍利自此埋藏地底1113年,於1987年為重修倒塌的法門寺塔,才意外重啟地宮大門使佛指舍利重見光明。

「捧真身菩薩」,在迎送佛舍利時,此尊捧真身菩薩捧著佛之金骨真身一併請入地宮,永為供養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本次特展共展出文物120組件,包括唐太宗等8位唐朝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貴文物,其中又以借自法門寺博物館庫房,從未對外展出的「捧真身菩薩」最受矚目。「盛世皇朝祕寶—法門寺地宮與大唐文物特展」將於10月29日至明年1月9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登場。

金筐寶細珮飾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金筐寶細珮飾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
「壼門座白玉棺」棺蓋為半弧形,前寬後窄,前端出簷較多;棺體前寬後窄,棺座飾鏤空壺門。佛指舍利即供養於此棺內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
「唐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、鎏金團花吟碢軸」外觀前後座壁各鏤有桃形孔二、壺門三,門間飾天馬一對,相對騰空奔馳,並綴以雲紋。座底周側均飾對花圖案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
「唐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、鎏金團花吟碢軸」外觀前後座壁各鏤有桃形孔二、壺門三,門間飾天馬一對,相對騰空奔馳,並綴以雲紋。座底周側均飾對花圖案。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
唐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(攝影:林伯東 / 大紀元)
|